10月14日下午,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(茶文化方向)指导委员会会议在茶艺实训中心进行,此次会议采用线上钉钉视频会议的方式开展。
会议邀请3位校外专家杭州市上城区茶研会副会长瞿旭平、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沈学政、浙江传忠国学研究院副院长/办公室主任徐志高连线进行指导。旅游规划与设计学院办公室主任殷晓晶、专业教研室主任温燕、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康保苓、专业教师严慧芬出席。会议由康保苓教授主持。
教研室主任温燕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标准,三位专业教师依次以各自主讲的一门课程为例解读课程标准。
沈学政副教授从调整专业课程结构、增加专业人文选修、加强课程校企合作、提升能力专业度、紧追行业热点几方面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、专业标准及课程标准建设提出了建议。她认为,在减轻学生课业压力的情况下增加课程深度,例如基础文化课开展专题性宋代茶诗词研修,与后期茶文化等专业课挂钩;在专业群平台课程设置上根据专业的不同有所侧重,如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补充饮食文化或植物文化;积极寻求校企合作,补充学校的教学资源,如与有实力的企业共同建立茶叶成分分析实验室;根据学生特色,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是学生多了解创造校园文化;根据行业需求,在基础课加入专业特色和时代特性,如专业英语的应用学习更专业化,市场营销课程中加入电子商务和自媒体运营等内容。
瞿旭平副会长提出五方面建议:一、 深度与边界性问题。在专业课程设置符合学校要求之外,灵活组合拆解课程要素或内容,使得每门课程更加专题化,组合串联后又具有系统性;教学中更强调以点带面,不求全学,但求学生多方面涉足,为未来职业提供更多方向;二、 知识与素养问题。学生的培养关键在综合素养培养上,知识的多少只是一方面,责任心、诚信、善良等人格高度上的培养才是真正重要的;三、 目标与生存能力。人才培养的关键在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,职业教育应该以社会生存能力为基本要求;四、 适合与优势发掘。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,比如在吃苦耐劳、动手能力等方面超过本科;又要理论知识超过职高、培训班;在教学过程中发掘学生的特点优势,因材施教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点和能力点;重视学生知行合一的运用,例如活动策划课程中更重要的是执行力;例如在一次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活动中可融合布置多门课程的作业;五、 文旅要融合发展。加强茶文化融入旅游项目,开发以文化体验为主的旅游项目。
徐志高老师认为课程建设应该综合行业专业实际,例如市场营销线上与线下的模式具有极大不同,但是具有线上销售运营能力的人才是行业所需,课程中应该把握这两方面不同有所区分;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,如平面设计、融媒体营销、专业英语等课程设置;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也应该侧重职业导向,在不增加学生负担情况下增加学生社会服务活动参与率,在社会服务中邀请行业前辈进行指导,从学生实践中总结问题,推动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,同时坚定职业方向。
会议最后,校内外专家老师就专业人才培养方案、专业标准和课程建设达成共识,对专业发展的未来作了展望。

(供稿 严慧芬)